以重視教育的家庭為根基,探索這個世界
我的名字是林以文,「以文」取自《論語》「以文會友,以友輔仁」父母是中學國文老師,他們希望我可以如同我的名字一樣,用廣博的知識與人交游。從小父母就培養我觀察、理解、記憶的習慣,學習鋼琴、書法涵養我的藝術氣息;修練劍道䗻穩我的心性。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探索中,奠定我多元探索的能力,也造就我對知識的強烈好奇心與學習熱忱。小學三年級,父親帶我前往緬甸自學,在父親友人的中醫診所以「做中學」的方式體驗異國文化,打開我對亞洲文化的視野。爾後我又與台大學生遊學團前往波蘭遊學參訪,當時年僅10歲的我,在參觀過令人震撼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後,對歐洲歷史及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好奇,之後一陣子我熱衷於研究波蘭二戰歷史和德意志歷史。這些家庭環境帶給我兒時的文化刺激,奠定了我日後在所有學科上探索的基礎。
斜槓自學的能力,帶來跨領域的學習
我從小就對於各領域的知識都甚感興趣,願意接觸學習,且經常將不同領域的能力結合,以創作作品或是執行專案。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擁有多項能力,能夠走向國際化的人才。為了學習更多不同的知識,我樂於參與及安排活動;不畏懼競爭和考試,我參加各種證照檢定以及表演、比賽;我經常找線上課程來自學有興趣的學科,例如在Coursera上學習了兩堂經濟與商業相關課程以及一門國際商務專項課程。另外,我未來的目標是能夠流利使用十種以上的語言,目前我已分別取得了多益英語870分和德語 TestDaf 約C1 等級的證書,同時也在學習法語、波蘭語、俄語和西班牙語。我喜歡參加營隊,從中吸收知識並操作應用。我參加了台灣大學「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」與後續的「經典閱讀營─經濟學組」、台灣大學「管理學院營」、 竹科實中「模擬聯合國」、歌德學院「德語跨領域工作坊」、「Creative Coding Class Javascript 創意程式課」等活動。我將學習的內容運用在研究之中,撰寫過三篇小論文。
經營團隊並舉辦活動,將知識分享給更多人
因為開朗外向的個性和做事認真負責的態度,我擅長團隊經營、活動企劃等需要團隊合作的項目,同時我也希望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能幫助到其他人。我曾組織許多團隊、舉辦多場活 動,例如:舉辦臺灣科技大學的TEDx年會、在台灣最大教育展覽「雜學校」策展、策劃與舉辦「致・北極星」學生聯展、創辦「自主幹什麼」團隊,到國高中分享自主學習經驗,至今我們已經有超過十場以上的演講。此外,我也經營Instagram自媒體帳號 「deutsch_lena_」,分享德語以及德國文化和帳號「What.is.Taiwan」分享台灣文化,也在學校舉辦工作坊,將德國文化分享出去。因為上述的各種經歷,除了令我提升企劃、溝通、公關、行銷能力, 也讓我能夠熟悉使用各種電腦軟體工具與社群軟體,如:Adobe Photoshop、Illustrator、 Excel、Word / Pages、Powerpoint / Keynote、Canva、Google 工具、iMovie / Capcut、線上會議工具等。
跑道的轉換,從藝術探索進入商業領域
小學五年級開始,我進入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就學至今。高中一年級時,我因為對藝術設計有興趣,曾轉學至藝術學校學學實驗教育機構學習藝術領域。因爲喜歡歐洲語言,我將平面設計與德語、波蘭語結合,製作了一套作品,這時我接觸到「轉型正義」這個議題,並在日後對此議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。在藝術學校的一年,我發現自己並不單純只想成為設計師或藝術家,而是對於語言文化和商業行為更饒富興趣,因此我重新開始,學習更多商業領域的知識。在高中第二年,我在學校中也執行了一些重要專案,例如:翻譯OECD 德國經濟展望的資料、分析廣告獎行銷案例、撰寫商業類小論文等。我也在高二下學期出國交換前開始在B2B 跨境電商公司「戴華台灣 Dellwa Taiwan」的線上實習,使用阿里巴巴與台灣經貿網平台,從學習電商基本知識開始,包括後台管控、上架產品、業務聯繫、數據分析等,也在隔年暑假期間到該公司實體實習,學習EDM技術、出貨流程及電腦插件使用等技術。
獨自前往德國,沈浸異國文化中成就自信與獨立
高中三年級這一年,我前往德國北部的小城市Varel 進行一學年的高中交換學生。這段時間我在寄宿家庭和學校都是完全使用德語,並且參與了學校的所有考試,取得優異的成績。在德國學校裡,我進行了一些關於台灣的專案,其中一個是製作介紹台灣的海報,並在學校大堂展覽。另外,使用德語介紹台灣的政治與經濟和喪葬文化,希望能藉此讓大家更了解台灣。實習方面,在德國我除了持續在線上做台灣跨境電商公司的實習生,也在德國的飛機製造公司AEROTEC進行了兩週的實習,期間受到主管青䲂,邀約我高中畢業後回到公司參加培訓。對我來說,獨自一人到遠在千里之外的德國,跳脫原本台灣的生活圈、生活模式、習慣的語言,到一個新的地方、認識新的人,讓我有很多想法和習慣的轉變,也讓我變得更加自信和獨立。在德國求學期間,我參與了合唱團、武術課等等,認識許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,其中來自烏克蘭的同學不會德文,我便用英文幫助他理解課堂內容,我們也成為了最好的朋友。在回到台灣後,我受到谷燈堡外語學院的邀請,成為谷燈堡的德語教師。
過去的經歷推動未來著展望
經過過去許多跨文化的經驗和跨領域的學習後,我更堅定的想要連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,推動更多國際間的交流。另外,我也持續不斷的往商業的方向學習,目前就讀中興大學行銷學系,學習商業專業知識,並且期望著在不久後的將來,能夠前往法國進修。我誠摯地希望能夠加入 Skyline 校園大使計劃,在大學的學業以外,能為國際交流盡一份心力。